何謂瞑眩反應?@新店漢唐中醫

台北漢唐中醫診所 蕭亦愷

最近許多粉絲開始應用經方治療家人的身體不適,
偶而在服藥後,會出現頭暈、噁心等症狀,
可是過幾天,病反而大幅好轉,神清氣爽。
這到底是為甚麼呢?
亦愷乘著新年快到,忙中偷閒,來跟大家聊聊”瞑眩反應”...
我們都知道,尚書是一本書(廢話),
《尚書》的字義原為上古之書,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史書。
它就跟我們提到了,「若藥弗瞑眩,厥疾弗療。」
也就是說,吃了這藥,要是沒出現頭昏腦花、眩暈、體力不濟、無力懶散懶動等不適症狀,這病要好,可能還需要等等...
所以,早在幾千年前,古人就已經明瞭並完整的闡述這現象!
記得,不用驚慌,服藥後,若出現上述症狀,是病快好了!


那到底甚麼是瞑眩反應?何時會出現?這跟體質有關嗎?
別擔心,亦愷一一為大家解釋...
中醫治療疾病,是以提升身體的抵抗力及氣血循環為主
淋巴的流動順暢了,白血球、抗體自然可以到達壞細菌或是病毒的所在,直接對抗外邪;
血液的流動順暢了,身體的熱能,營養自然可以到達四肢末梢,甚至是陰實的所在,摧毀癌細胞,讓正常細胞發揮抵抗力。
可是,我們要知道,生病的人,多半氣血循環是受到阻礙的,
不論是體內過多淤積的淋巴液(中醫稱之為水病),
或是瘀血(例如:子宮肌瘤、靜脈屈張),
都會讓營養、血熱跟抵抗力無法到達病兆之處。
醫家在用藥推動、清除這些瘀阻的時候,
就會造成各種不適的症狀,
可能頭暈、可能嘔吐、可能睡好久好久(羨慕...)。
就像年終大掃除,陳年的垃圾從倉庫清出來,
總是不讓人感到愉快,人體將這些廢物運到肝臟去解毒,
再由大腸排出,就會耗費大量營養,
體內做這麼多事情,自然會感到虛弱。

那甚麼時候最容易發生瞑眩反應?當然就是喝完藥阿
一般來說,依照病情的嚴重程度,
可能出現一到三天甚至一個禮拜的不適,
重點是身體越差的人,瞑眩可能越容易發生。
體內實在太多問題啦!
所以,平常就該保養身體,不要等病發不可收拾,再去找醫師。

好啦!那我們怎麼知道這是暝眩反應,而不是藥房給了老鼠藥,直接吃下肚?
直接詢問您的醫生是最快的,不要自己瞎猜啦!
這些簡單問題,其實可以透過社群軟體Line、FaceBook或電話直接詢問常看的醫師,不需要掛號,等很久喔!

那我們運氣很好,遇到一位用藥精準的醫師,而產生暝眩反應,該怎麼照顧自己?其實多休息就好,
此時身體正邪對抗最為激烈,體力都花在去除病邪上,
我們不要再給身體多餘的負擔,躺著休息是最好的方式。
若是有頭暈目眩的症狀,
記得不要騎車或是開車,也不要從事危險的工作,
例如高空清洗窗戶、極限運動表演...
好啦!大家以後服完中藥,出現頭暈目眩、甚至噁心想吐,
是不是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呢?

留言